大家常常不可以理解什么是 双相障碍,这是一个专业名词,通俗的讲就是躁郁症,今天大伙可以跟着花镇我们一块儿知道这个情感障碍的征兆有哪些表现,看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症状吧。
1、什么是双相障碍?(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别称双相情感障碍。是心理障碍的一类型型,英文名字为Bipolar Disorder,英文别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痛苦发作的一类疾病。
双相障碍是心理障碍疾病中的一种,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情绪的跷跷板”。因未明,生物、心态与社会环境很多方面原因参与其发病过程,现在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原因之间的交互用途、与这种交互用途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备要紧的影响,临床表现根据发作特征可以分为痛苦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2、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有哪些
1、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2、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3、考虑困难,缺少决断,缺少兴趣。
4、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5、焦虑,病情紧急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3、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根据发作特征可以分为痛苦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痛苦发作
双相痛苦发作与单相痛苦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很难区别,双相痛苦因表现不典型总是被忽略。正确诊断双相痛苦障碍是合理治疗的首要条件。两者的治疗策略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目前:
人口学特点
①性别:单相痛苦女人患病率几乎是男士的2倍,但在病人中性别差异不明显;
②年龄: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痛苦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特别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痛苦是双相痛苦的要紧预测原因;
③家族史: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情感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痛苦相比,双相障碍病人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原因的关系更密切。
痛苦发作的特点
①特征:与单相痛苦相比,双相痛苦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
②症状特点:双相痛苦不同于单相痛苦的症状特点包含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
2.躁狂发作
心理高涨:自我感觉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备肯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些病人尽管心理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病人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点,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非常快转怒为喜或立刻赔礼道歉。
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不少的计划和目的,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质,常常转换主题;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盛气凌人,自命不凡。
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飞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总是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性,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横行霸道,好为人师,喜欢对其他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合,招蜂引蝶。
躯体症状: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降低,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降低;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两性生活无节制。
其他症状:注意力不可以集中持久,容易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紧急时,病人极度的开心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病人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理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可以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降低。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病人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病人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普通人常不容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痛苦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是在躁狂与痛苦迅速转相时发生。比如,一个躁狂发作的病人忽然转为痛苦,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痛苦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痛苦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症。